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大危机。经济的大萧条使3000多万人失业,三分之一的工厂停产,金融秩序一片混乱,整个经济倒退到一战以前的水平。在经济大危机中,产品积压,工人失业,生活困难,绝大多数人感到前途悲观。”。持续的经济衰退和普遍失业,使传统的经济学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一直关注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英国经济学者,约翰・梅纳特・凯恩斯,从一则古老的寓言中得到了启示:从前有一群蜜蜂过着挥霍、奢华的生活,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敝,经济衰落,终于被敌手打败。凯恩斯从这则寓言中悟出了需求的重要性,并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经济学上著名的“凯恩斯革命”。这场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过去有一句老话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还三年”如果真是如此节约,我们的纺织行业就会面临着纺织品卖不去,工人下岗,收入降低,导致和影响整个社会消费。因此节俭对个人来说可能是一种美德,在有的时候我们还要提倡,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就不是美德,而是一种退步。因为大家都节俭,储蓄增加,如果这部分储蓄不能及时转化为投资形成新的消费力量,那就会减少社会需求,对国民经济活动造成一种紧缩的压力,导致经济萧条。国民收入也因此下降,就业减少。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这种节俭更会加剧萧条,形成恶性循环。
看完这个案例后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1. 如何理解以需求为中心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 “蜜蜂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