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就是各国的商品交换。为什么各国不能“自给自足”必须参与国际贸易,因为各国在商品交换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经济学家们用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好处。让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200多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举例做出这样的分析,他说:“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小,那就永远不要在家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裁缝不制作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制作他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制作。农民不缝衣,也不制鞋,而宁愿雇用那些不同的工匠去做。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就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或同样的东西,即其一部分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其他任何物品。”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例如A国生产甲产品,成本是10元,B国也能生产同质的甲产品,其价格是6元,那么A国就没理由不从B国进口同质的甲产品,其价格是6元。还比如,美国和日本都可以生产电脑和汽车,生产100台电脑美国消耗的资源是50,而日本消耗的资源是70,由美国生产100台电脑是绝对有利的;而如果生产50辆汽车,美国消耗的资源是40,日本消耗的资源是20,那么由日本生产50辆汽车就绝对有利。这就是著名的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的理论建立在两国绝对成本比较的基础之上,但实际上,往往是有的国家无论生产什么绝对成本都低于另一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还有利于双方吗?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
看完这个案例后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理论?
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理论进行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