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内因和外因,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也不例外。汉字是人创造和使用的,人的需求是汉字形体演变的内因,也就是根本原因;汉字使用条件(包括工具、环境)的变化是汉字形体演变的外因。
汉字是人们用来进行书面交际的工具,使用者的需求是字形变化的根本原因。使用者个人对于汉字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书写、认读与心理需求三个方面。
(一)书写要求快捷
书写方便,快捷的欲望推动着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时代书写文字的人少,汉字形体演变缓慢,随着书写文字的人日益增多,至战国时期,汉字形体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大篆解体。
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比较
1.书写快捷方便的要求使字体从图画型变为笔画型
最初的汉字是图画型的符号,到了今文字阶段,演变成了笔画型的符号。发生这种变化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书写的要求。图画式的文字,表意性强,但不便于书写,因此它逐渐为隶书、楷书所取代。
(二)认读需求快捷
字形是需要人来认知的,人的认知需求影响着字形的变化。人对于文字认知的基本需求仍然是快捷,也就是易于辨认。
(三)心理需求美观
字形不仅是人的视觉感知的对象,还是人的心理感知的对象,因此人的心理需求就对字形的变化发生了作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字形基本的心理需求就是美观。
最后一批简化字为什么收回?
片面追求书写的快捷导致的。请看下面的简化字:
汉字有丰富的内涵,包括情感甚至伦理。
雕-刁
合并为刁
(四)各种因素互相制约,推动着汉字形体演变
书写快、容易辨认和美观,这些原因往往是综合发挥作用的。
楷书为什么能取代隶书?战胜草书、行书而成为使用最多的字体?
楷书与隶书书写速度比较
楷书与草书、行书阅读速度比较
楷书书写速度比不上草书、行书,但阅读速度呢?
楷书书写速度比隶书快
比草书、行书慢。
草书、行书书写速度比楷书快
阅读速度比楷书慢,而且应用范围比楷书小。
书写与阅读综合评比:
楷书胜出,至今无取代者!
(五)为什么唐代楷书之后不在有新的字体出现?
楷书达到了美的极致!
楷书在唐代达到艺术美的顶峰
汉字是方块字吗?
唐代颜真卿《多宝塔碑》
我们的祖先对虽然没有从语言上对美的规律作出这样直接的概括,但是他们创造的楷书的形体结构之美,充分表现了超越时空的人类共同的美的规律。其创造能力可以与艺术大师媲美。
达芬奇1490年绘画的手稿《人体比例图》(《威特鲁威人》)他认为把完美的人体造型包含在一个圆形和正方形中是最成功的设想。
汉字的使用条件有很多方面,这里主要谈谈对汉字形体演变有直接影响的因素,这就是书写的地方和书写的用具和方法。
(一)字形载体的影响
字形载体是指字形所附着的物质材料。载体对汉字形体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主要谈载体面积大小、载体形状和载体价格的影响。
1.载体面积大小对汉字形体的影响
载体面积大小对汉字形体变化的影响很大。如载体面积的不同,字体的面貌就不同。例如印章。印章面积小,印章上的字形要随着印章面积的大小与形状的情况而发生变化,因而最终形成了刻印章的专用字体。
石碑、摩崖面积大,因而字体可以比较自由地变化,非常舒展。
2.载体形状对汉字形体的影响
载体形状对汉字形体的影响在隶书字体的形成过程中看得很清楚。隶书作扁平状,这与它的载体竹简的形状密切相关。因为竹简本身是狭长的,字形如果狭长,形成重复,视觉上不舒服,所以字形逐渐趋扁。在竹简上字与字之间有距离,但左右顶边,编在一起就形成了行距小,字距大的布局,形成审美模式,影响到汉碑隶书的章法。
对比《睡虎地秦简》和汉简,整体感觉没有汉简舒服,因为它上面的字还没有变为扁平状。
(二)工具和制作方法的影响
工具和制作方法对汉字形体的影响很大。制作方法的影响在甲骨文、金文的差异一眼就能看出来。甲骨文是单刀刻的,线条细,形体更长;金文是铸造出来的,线条粗,形体丰满。
制作方法的影响还可以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汉字形体上看出来。北朝汉字形体方劲雄强,笔画棱角分明,形成了与南朝迥然不同的“北碑”风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契刻:这种字是工匠用铁锤钢凿,大刀阔斧.不加修饰地凿出来的。
(三)书写介质的影响
书写介质是指书写文字时,用来涂写在载体上以形成字迹的物质。汉字的书写介质主要有墨汁、墨水、油墨、油漆等等。不同的介质有着不同的物理特性,适用于一定的书写工具和载体,因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字的形体。例如用漆汁书写就产生了“漆书”。因为漆比较稠腻,书写不流畅,新蘸时漆多,落在竹简上就粗,运笔时漆越来越少,就成了蝌蚪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