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理解梁弯剪区斜裂缝的出现,是荷载作用下梁内主拉应力产生的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造成;斜裂缝的开展方向大致沿着主压应力迹线(垂直于主拉应力);随着荷载作用下截面剪应力和弯曲正应力的相对大小变化,会产生两类斜裂缝:弯剪斜裂缝(出现于一般梁中)和腹剪斜裂缝(出现于薄腹梁中)。
(2)受弯构件斜截面剪切破坏的主要形态有斜压、剪压和斜拉三种。当剪力相比弯矩较大时,主压应力起主导作用易发生斜压破坏,其特点是混凝土被斜向压坏,箍筋应力达不到屈服强度。当弯剪区弯矩相比剪力较大时,主拉应力起主导作用易发生斜拉破坏,破坏时箍筋应力在混凝土开裂后急剧增加并被拉断,梁被斜向拉裂成两部分,破坏过程快速突然。剪压破坏时箍筋在混凝土开裂后首先达到屈服,然后剪压区混凝土被压坏,破坏时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均有较充分利用,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即以此破坏为基础建立。
(3)影响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诸多因素中,剪跨比的大小对无腹筋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有重要的影响,混凝土强度、箍筋配箍率、箍筋强度也作为主要因素和剪跨比一起反映在有腹筋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的公式中。而其他如纵筋销栓力、骨料咬合力等次要因素未有反映。
(4)掌握避免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的限制条件,将截面尺寸限值及最小配箍率概念与两类破坏特征的延性特征和材料使用效率结合理解。斜截面受剪的三类破坏形态均表现出较强的脆性特征,但剪压破坏对材料的利用效率较另外两者为高。
(5)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有两类问题:一类是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通过计算配置箍筋或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来解决;另一类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主要是在纵向钢筋在弯起或截断后需要考虑,一般通过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无需计算。
(6)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剪问题的复杂性,现有斜截面抗剪的计算公式均是依据试验资料分析总结得到的经验公式,是试验结果的下包线,没有明确反映构件的破坏机理。
(7)为保证纵筋弯起或截断后产生的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及其他锚固、搭接等的要求,考虑斜裂缝对钢筋锚固及截断、搭接等影响,受弯构件的钢筋配置必须满足相应的构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