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1.钢筋混凝土构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正常使用阶段构件受拉区出现裂缝,即抗裂性能差,刚度小,变形大,不能充分利用高强钢材,适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等。预应力混凝土主要是改善了构件的抗裂性能,正常使用阶段可以做到混凝土不受拉或不开裂(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因而适用于防水、抗渗要求的特殊环境及大跨度、重荷载的结构。

2.在建筑结构及一般工程结构中,通常是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给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的。根据施工时张拉预应力钢筋与浇灌构件混凝土两者的先后次序不同,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应很好掌握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先张法依靠锚具传递预应力,端部处于局部受压的应力状态。

3.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要考虑更多问题,其中包括张拉控制应力取值应适当,必须采用高强钢筋和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及作用锚、夹具,对施工技术要求更高等。

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计算内容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类似;为了保证施工阶段构件的安全性,应进行相关的计算,后张法构件还应计算构件端部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5.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的大小,关系到在构件中建立的混凝土有效预应力的水平,应了解产生各项预应力损失的原因、掌握损失的分析与计算方法以及减小各项损失的措施。由于损失的发生是有先后的,为了求了特定时刻的混凝土预应力,应进行预应力损失的分阶段组合。掌握先张法和后张法各有哪几项损失,以及哪几项属于第一批或第二批损失。认识各项损失沿构件长度方向的分布,从而对构件内有效预应力沿构件长度的分布有清楚的认识。

6.对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受力全过程截面应力状态的分析,得出几点重要结论,并推广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合应力计算概念更加简单易记。如①施工阶段,先张法(或后张法)构件截面混凝土预应力的计算可比拟为,将一个预加力Np作用在构件的换算截面A0(或净截面An)上,然后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②正常使用阶段,由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产生的截面混凝土法向应力,也可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且无论先、后张,均采用构件的换算截面A0;③使用阶段,先张法和后张法构件特定时刻(如消压状态或即将开裂状态)的计算公式形式相同,即无论先、后张法,均采用构件的换算截面A0;④计算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应力时,只在知道该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在一起协调变形的起点应力状态,就可以方便地写出其后任一时刻的钢筋应力(扣除损失、再考虑混凝土弹性伸缩引起的钢筋应力变化),而不依赖于任何中间过程。

7.对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使用阶段两种极限状态的具体计算内容的理解,应对照相应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注意预应力构件计算的特殊性,施加预应力对计算的影响。

施工阶段(制作、运输、安装)的计算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特有的,因为此阶段构件内已存在内应力,为防止混凝土被压坏或产生影响使用的裂缝,应进行有关的计算。

最后修改: 2019年09月5日 Thursday 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