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1 截面设计
1. 大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计算
在已知截面尺寸()、材料强度(
、
、
)、构件长细比(
)以及轴力N和弯矩M的设计值的情况下,当
时,一般可先按大偏心受压情况计算纵向钢筋
和
。此时设计基本计算公式:
(6-39)
式中:
(1)和
均未知时,基本方程中有3个未知数,无解。与双筋截面类似,使(
)最小,可以取
,带入式(6-39)可得:
(6-40)
若上式求得小于受压钢筋的最小配筋率0.002,则应取
,然后按照
已知计算。
将求得的和
带入(6-39)式,可得:
(6-41)
若按上式求得的小于
取
。
(2)为已知时,基本方程的未知数为两个,即
与
,方程有唯一解,这时应先由(6-39)式求解
,若计算
,且
,则可用下式求解出
:
(6-42)
若,则应按
未知的情况重新计算
;若
,则可偏于安全取
,对
合力中心取矩后,按教材式(6-29)确定
。
以上求得的若小于
,则截面为小偏心受压,取
进行小偏压设计。当然,也可按
为已知的双筋梁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但计算中应将
用
代换。
2. 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计算
在进行小偏心受压构件()截面设计时,由式(6-35)、式(6-36)或式(6-37)可知,共有3个未知数
,两个独立方程,故需补充一个条件才能求解。由于小偏心受压构件破坏时,远离轴向力一侧的钢筋应力通常小于其强度设计值,所以,为了节约钢材,可先按最小配筋率
及构造要求假定
,即:
值确定后,即可求得
(或
)和
,若
< 0,取
=
,然后用式(6-37)及式(6-33)重新求得
。根据解得的
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1)若,则按式(6-35)求得的
即为所求受压钢筋面积,计算完毕。
(2)若,此时
达到
,计算时,取
=
,
,通过式(6-35)、式(6-36)可求得
及
。
(3)若,则为全截面受压,此时应取,
,
=
并代入式(6-35)、式(6-36)计算
及
。
对于(2)和(3)两种情况,均应再复核反向破坏的承载力,并且保证计算所得的,
值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即
,
。
6.6.2 截面复核
复核截面的承载能力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此时一般已知构件的计算长度,截面尺寸、材料强度及截面配筋,要求计算截面所能承受的轴向力
及弯矩
。由于
=
,所以截面复核实际上有两种情形:已知轴向力设计值
,求截面能承受的弯矩设计值
或偏心距
;或者已知平面弯矩设计值
,验算截面能否承受该轴向力
值。
1.弯矩作用平面的承载力复核
(1)给定轴向力设计值,求弯矩作用平面的弯矩设计值
由于给定的截面尺寸、配筋和材料强度均已知,故未知数有,
和
共3个。
先将已知配筋量和代入式(6-24)求得界限轴向力
。
如果给定的轴向力设计值,则为大偏心受压,可按式(6-24)重新求解
;如果求得的
,则将
代入式(6-25)求解
;如果求得的
,则取
,利用式(6-29)求解
,弯矩设计值
=
。
如果给定的轴向力设计值,则为小偏心受压,按式(6-33)和式(6-35)求解
,再将
代入式(6-36)求解
及
。
(2)给定轴向力作用的偏心距,求轴向力设计值
此时的未知数为和
两个,因截面配筋已知,故可先按大偏心受压情况,对轴向力
作用点取矩,根据力平衡条件得
(6-47)
式中,,
。
由式(6-47)可求得,若求出的
时,为大偏心受压,若同时
,即可将
代入式(6-24)求截面能承受的轴向力
。
若求出的,则按式(6-29)求截面能承受的轴向力
。
若求出的,则为小偏心受压,可将已知数据代入式(6-33)、 式(6-35)和式(6-36)联立求解
以及截面能承受的轴向力
。
若求出的,则取
,然后按式(6-35)、式(6-36)重新求解
及
,同时还应考虑
一侧混凝土可能先压坏的情况,所以应按下式来求解轴向力
:
(6-48)
式中:,
式(6-48)与式(6-35)求得的轴向力比较后,取较小的值作为轴向力设计值。
2. 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承载力计算
除了在弯矩作用平面内依照偏心受压进行计算外,当构件在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内的长细比较大时,尚应根据
确定稳定系数
,按轴心受压情况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并与上面求得的
比较后,取较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