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14.1 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容

1、经济增长的内涵

经济增长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总产出量的增加,即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一国国民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及实际增加量;二是指决定一国生产能力的各种资源、资本积累的数量和质量及技术水平等诸因素的扩大和改进。

反映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其他指标都是在GDP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衡量经济增长,不仅要看其达到的水平,而且要看其增长的速度,因此最重要的增长指标是经济增长率。一般常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代表经济增长率。

导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生产要素投入量和投入要素的生产率,即单位投入要素的产量。在前一个方面中,劳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资本和土地的数量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在后一个方面中,资源配置的优化、规模经济以及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2、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总产出量的增加。理解经济增长定义,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时间。增长必须在两个时点基础才能进行比较,而这两个时点的长短对增长幅度有决定意义,经济学家往往把经济增长的时间含义确定为一个经济周期,即经济从衰退到繁荣的一个时间循环。

其次,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变动率作为衡量指标。而且,衡量经济增长所使用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是以不变价格测算的,从而使得物价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不产生影响。

此外,衡量经济增长不仅要看经济活动的总量增加多少,而且要看某一时期平均每人生产的产量增加多少,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实际国民收入或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经济结构等许多方面的优化。

最后修改: 2020年04月24日 Friday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