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析: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当基尼系数等于零时,表示该国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当基尼系数等于1时,表示该国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接近零,表示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系数越接近1,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按国际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0.2—0.3,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等,0.3—0.4,表示收入分配基本合理,0.4—0.5,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首先,当今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各国,无论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甚至是两极分化。我国在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的现象。不同的学者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解释。这其中有打破计划经济下平均主义分配的进步,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其次,各国收入分配不平等也与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相关。比如,我国目前存在的户籍制度、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在发达国家,工会制度的存在也是引起不平等的原因,工会会员受工会保护获得较高工资,而非工会会员则无力与雇主抗争,工资较低。在欧洲、加拿大这类传统上工会力量强大的国家,工会在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中起的作用还相当大。
最后,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还有个体差异的原因。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勤奋程度、机遇的不同。就能力而言,既有先天的才能(即天赋大小不一样),也有后天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有的人勤奋好学,而有的人则正相反。
经济学家认为,人的受教育程度与个人收入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受教育越多,能力越强,收入水平越高,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现实中,有的人吃苦耐劳而又勤奋,愿意从事较为艰苦的工作,愿意从事较多的工作,收入自然也就高。而有些人正相反,这必然引起收入的不同。
此外,不可否认有的人运气好,赶上了好机会,而另一些人没有赶上好机会。才能与机会,或者有机会没抓住,这也引起收入差别。当一个经济开始发展时,总有少数能力强、勤奋,又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成功了,成为富人。在市场竞争中,能力差、不勤奋,又不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会相对穷下去。这就是每一个社会在经济发展初期贫富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
总之,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既有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原因,对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人的收入差别及原因要进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