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析:
上述亚当·斯密举例,是说分工能提高生产率,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国内,而且适用于各国之间。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效率比另一国高,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有绝对优势。各国由于自然资源赋予或后天的条件,生产同一种商品所用的成本并不一样。各国生产自己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交换其他产品,这样对各国都是有利的。也可以说多穷的国家都有它的优势,多富的国家都有劣势,交换使两个国家优劣互补,各自都获得了利益。比较优势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比另一国低,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以后的经济学家继承了李嘉图比较优势的思想,并用机会成本来解释比较优势。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那么,该国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就有比较优势,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生产率(绝对优势)如何,一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因此,各国之间的交易就是双赢的。这种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是自由贸易理论的中心,也是自由贸易政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