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案例讨论:中国人养活自己靠的是农业技术进步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早在18世纪就由经济学家提出,有人把这一规律应用到农业领域却描述出一幅人类前景悲惨的画面来:因为耕地等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要增产粮食最终只能依靠劳动力的增加,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表明,劳动力投入带来的边际粮食产量递减,于是人口不断增长的必然结果是,人类不能养活自己。无独有偶,1994年,一位叫莱斯特·布朗的人重复类似悲观的预言,发表了一本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小册子,宣称人口众多的中国将面临粮食短缺,进而引发全球粮价猛涨的危机。杞人忧天的布朗是否知道袁隆平的名字,他利用科学技术发明了杂交水稻,使每亩单产达到了405公斤,小麦从50公斤提高到目前的700公斤。中国有出色的农业科学家,中国人养活自己靠的是农业技术进步。布朗先生实在是用错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要记住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有条件的。

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较早地发现了这一规律,他曾指出,“知识是唯一不遵守效益递减规律的工具”。如美国微软公司为开发第一套视窗软件投入了5000万美元,其额外生产上千万套只需复制即可,成本几乎可以不计,但仍能以与第一套同样的价格发行,这样,在新经济部门,就出现了不同于传统产业部门的“边际效益递增”的情况。

看完这个案例后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1.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适用的条件是什么

2. 去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边际产量递增的事实,是否违背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关于这些问题,你可以同大家讨论一下,也可以直接查看。

分隔小组: 所有参与人
(此讨论区还没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