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名著介绍

《经济学原理》(曼昆)

1998年由美国德赖登(Dryden)出版社

初版。该书在出版时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这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25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二是这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英国《经济学人》也撰文认为该书将取代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成为天下第一。该书出版仅三个月就被美国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从内容到体例、表述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的定位。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通俗易懂。该书既没有学究式的概念定义,也没有烦琐的论证。第二,内容简明扼要。作者从一个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教科书的角度来写作,用尽可能少的词句来表述经济学原理。这本书英文版的正文只有775页,与同类教科书相比,它的篇幅要少好几百页。第三,侧重于应用和政策。该书一方面论述了经济学初级教程所有的中心论题和基本原理,同时又尽可能回到与这种原理有关的应用和政策上来。第四,该书的的体系结构也不同于流行的经济学初级教程。它不是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经济学研究什么”开始,而是在开篇第一章集中概述了经济学的十个基本原理,这使初学者一开始就能抓住经济学的精髓。这本书也没有严格遵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传统二分法,而是尽量模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界限。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虽然是一本入门的经济学教科书,但是这本书也包含了一些经济学中级教程的内容和西方经济学的新发展、新观点。作者在结束微观经济学的初级教程的内容之后,又在第7篇“高级论题”篇目下增设第21章,专门讨论消费者选择理论。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多半是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这本书的最后一章(第34章)则在“宏观经济学的五个争论”题目下综述了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和新动态。这五个争论也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两大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近几年来论战的主要内容。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亚当·斯密)

简称《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

斯密的《国富论》最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从经济学上考察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他以经济自由为中心思想,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理论为核心,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几乎包括了经济科学和各个方面内容。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三方面:第一,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纠正了重农主义者的错误偏见,提出了生产部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从而明确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利润来自剩余劳动的观点。第二,强调经济自由思想,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正好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竞争的调节作用。第三,提出国家有三项职能:保卫本国安全,免受外国侵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居民不受欺侮和压迫;建设和维持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据此作者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少过问经济,当好一个“看门人”或“守夜人”就行了,只须保卫国防、守住大门和维持社会治安,但同时也强调建立司法行政机构、重视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以及管理好财政收入和支出问题。

《国富论》继承和发展了以前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驳斥了错误的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所以,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学著作,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

《通论》,作者凯恩斯,1936年出版。

该著作是世界经济萧条所引起的传统经济理论危机的产物。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中,全世界的工业生产和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急剧增加。统古典经济学鼓吹的资本主义可自动

调节、实现充分就业的神话破灭,其所倡导的自由竞争、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

《通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第一,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规律”的作用,必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起非自愿失业和经济危机。第二,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作者对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和总就业等指标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总需求特别是总投资能刺激和增加生产和决定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第三,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三项重要经济政策,即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

《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上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提出挑战,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进行了区分,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称之为凯恩斯革命。

最后修改: 2020年05月29日 Friday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