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思潮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术界人士在研究中意识到:日本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培养并充分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使企业很好地顺应了国内国际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在企业内部也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极强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企业文化成为勃兴于美国、风靡于世界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潮。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他的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引起世界管理学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五项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即:
(1)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为了看见事物的整体。进行系统思考一是要有系统的观点,二是要有动态的观点。
(2)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既是指组织要超越自我,又是指组织中的个人也要超越自我。
(3)改变心智模式。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
(4)建立共同愿景。愿景是指对未来的愿望、景象和意象。组织一旦建立了共同愿景,建立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目标,就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
(5)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发展员工与团体的合作关系,使每个人的力量能通过集体得以实现。团队学习的目的一是避免无效的矛盾和冲突,二是让个别人的智慧成为集体的智慧。
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管理新理论。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客户。
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再造的基本内容是,首先以企业生产作业或服务作业的流程为审视对象,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 、速度、可靠性、准确性,找出其不合理因素;然后,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对作业流程和服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以达到业绩上质的飞跃和突破。
学到这里,我要提问啦,你可要开动脑筋想想哟!
有人说,企业文化和企业再造是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重塑企业形象。你是怎么看的?
提示:
企业文化建设,注重管理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革。
企业再造理论强调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以业务流程重组为重点,以求在质量、成本和业务处理周期等绩效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