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4.5 目标管理的评价

1.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点:

(1)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目标管理对目标的强调保证了组织的所有管理活动围绕着完成组织的经营宗旨。这种有的放矢的管理一方面保证各层次管理人员权责明确,增加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通过员工的广泛参与,保证了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2)有助于组织组织机构的改革

目标管理的机构设置是围绕着所期望的目标成果建立的。目标的归口管理要求组织结构权责明确,并根据责任划定组织结构。目标管理的自我控制原则要求结构的设定以分权为基础。

(3)有效地激励员工完成组织目标

目标设立期间员工的广泛参与,明确了员工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员工不只是听从命令的被动的生产者,而是有相当自主权、在一定范围内主要依靠自我控制进行工作的、勇于承担责任的积极的生产者。“能力至上”的人事考核与评价体系,使员工的努力能够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

(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自我控制与上级控制相结合的目标控制体系,保证了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矫正各种偏差,保证劳动的有效性。

2.目标管理在应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要以目标的准确设定为前提。保持目标的科学性与严肃性要求经理人员的内在素质较高。

(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员工参与费时、费力

目标管理的思想基础是员工具有全局观念,长远观念。这种思想的形成需要组织长期对员工进行教育。

(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

由于目标设定中对不同部门的目标完成的难度很难做出精确判断,在评价、考核、制定奖惩方案时,上级领导会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方案,或为了回避矛盾不将目标成果与奖惩相结合,等等。

(4)组织员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由于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是组织可以形成自觉、自愿、愉快的工作环境;员工乐于发挥潜力,承担责任,实现自我管理,体验工作成就感,而且认为工作中的成就感比金钱更重要。实践中并不完全如此。

最后修改: 2021年07月14日 Wednesday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