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人员的选聘渠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
通常,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制订考评计划、考评前的技术准备、实施考评、分析考评结果、反馈考评结果。
首先明确考核目的、对象和内容,然后据此制定考核计划,安排考核的时间、程序和方法,确定考核人员等,以保证考核的顺利实施。
(1)制定考评标准。考评标准要以职务说明书为依据,按照各种职务的职责进行考评。
(2)选择设计考评方法与工具。如调查表的设计和准备;资料处理工具和方法等。
(3)选择考评工作人员。考评工作人员是与被考评对象在业务上发生联系的人。所以,考评表应该由这些部门的有关人员去填写。与被考评对象发生业务联系的人员主要有三类:上级、关系部门、下属。
制定了考评标准以后,就要进行考评、测定与记录。根据需要,对职务绩效的各项指标,可以全部考评,也可以考评一部分,但必须是统一的。即凡是同一职务,考评指标也要相同,这样的考核才具有可比性。
为了得到正确的考评结果,首先要分析考评表的可靠性,剔除那些不符合要求的随意乱填的表格。在此基础上综合各考评表的打分,得出考评结论,并对考评结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对照分析。
考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反馈的形式是上级主管与被考评对象的直接单独面谈,或者用书面形式通知。有效的方法应该把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使用:主管与被考评对象会晤之前,让后者了解考评的结论,知道组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贡献的承认程度等等。
管理人员考评的结果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评的方法和考评系统的设计。随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绩效考评的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常用的管理人员考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我考评就是管理人员根据组织的要求定期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自我考评的典型方式如述职报告。
上级考评是指由上级对下级的绩效进行考评。一般而言,当上级是被考评管理人员的直接领导时,其考评结果比较真实、客观。
这里的群众包括除上级管理人员以外所有人,如同级管理人员、下级等。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彼此接触较多,了解深入,因此所做的评价比较客观可信。不足之处是管理人员的人缘好坏起很大作用。
专家的专业知识使他可以超越普通人的意识,容易理解管理活动自身的特殊要求。同时,由于专家不直接参与决策,因此又可以超脱某些人际关系的利害纠葛,具有“旁观者清”的优势。因而,组织专家对管理效能进行考评,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