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10.5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是一种主要研究如何改造和修正人的行为,变消极为积极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会重复出现;反之,行为则会削弱或消退。这种理论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和归因理论。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因外部环境的刺激而调节,也因外部环境的刺激而控制,改变刺激就能改变行为。

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主管人员可以采用四种强化类型来改变下属的行为:

1.积极强化

在积极行为发生后,管理者立即用物质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对自己很有利,从而增加以后的行为反应的频率。这叫积极强化。通常积极强化的因素有奖酬,如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等。

2.消极强化

消极强化,又称逃避性学习。一个特定的能够避免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的强化,叫做消极强化。如员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如不挨上级的批评,这就是消极强化。

3.惩罚

在消极行为发生以后,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就叫做惩罚。

4.自然消退

当某种管理者不希望看到的行为发生后,管理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既不进行积极强化,也不给当事者以惩罚。那么,员工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行为得不到承认,慢慢地这个行为也就消失了。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最初是在研究社会知觉的实验中提出来的,但以后随着归因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被应用到管理领域中。

目前,在管理领域,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引发人们某一行为的因素作分析,看其应归结为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二是研究人们获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归因倾向。

心理学家威纳认为,人们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因素:即努力程度、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可以按三个方面来划分:

1.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努力程度和能力属于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属于外部原因。

2.稳定性。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程度和机遇则属于不稳定因素。

3.可控性。努力程度是可控的;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是不可控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是不可控的,但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能力是可控的。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于何种因素,对以后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进而对人们的行为和工作绩效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把成功归于内部原因会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归于外部原因会使人感到幸运和感激。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降低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等等。

总之,利用归因理论可以很好地了解下属的归因倾向,以便正确地指导和训练员工的归因倾向,调动和提高下属的积极性。

考考你

学到这里,我要提问啦,你可要开动脑筋想想哟!

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归纳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

提示

提示:期望理论说明,一个人的激励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对所获成果价值量的评价和期望值的大小。

强化理论说明,人们的行为影响未来的结果。

最后修改: 2019年09月3日 Tuesday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