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
第一,劳动,即人的体力与智力。
第二,资本,指土地以外的生产资料,包括实物形态与货币形态。
第三,土地,包括土地本身及地上、地下的一切资源。
第四,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与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2、生产函数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把劳动和企业家才能合并称为劳动因素,用L表示;把资本和土地合并称为资本因素,用K表示,则生产函数如下式所示:
公式
Q= f(L,K)
三种常见的生产函数:
线性生产函数:只考虑劳动和资本两个生产要素,其函数式为:
公式
Q= a0+aL+bK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为指数函数。
公式
Q=ALαKβ
齐次生产函数:如果一个生产函数的每一种投入要素都增加λ,(λ>1)引起产量增加λn倍,这种函数称为齐次生产函数,称为该生产函数的齐次生产函数。Q=f(L,k,···)则,齐数函数为:
公式
f(λL, λk···)=λn f(λL, λk···)
3、收益、利润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总收益: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公式:
公式
TR=P•Q
平均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即总收益与销售量之比。公式为:
公式
AP=TR/Q
边际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公式为:
公式
MR=△TR/△Q
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TR与总成本TC的差额。
公式
π=TR-TC
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成本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在成本中。超额利润,又称经济利润,简称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利润最大化原则:其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大于所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增加;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小于所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减少。所以厂商应增加或缩减规模,直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时厂商利润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