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11.2 通货膨胀的类型和效应

1、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的上升。注意一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二是价格持续上涨。通货膨胀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分为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DP折算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程度可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通货膨胀率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的指标。

2、通货膨胀的类型

分类标准 分类内容
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 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的通货膨胀
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动来区分 平衡的通货膨胀和不平衡的通货膨胀
对价格变动预料的程度划分 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

温和的 : 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上涨率在10%以内。

奔腾的 : 奔腾的通货膨胀其物价上涨率则是两位数。

超级的 : 超级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率要在3位数以上。

平衡的 : 在平衡的通货膨胀中,所有的商品价格按同样的比例上升。

不平衡的 : 在不平衡的通货膨胀过程中,不同商品种类的价格上涨幅度是不一样的。

未预料到的 : 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往往由某些突然的原因所引起,人们对价格上涨的幅度不能预知或不完全预知。

预料到的 : 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已知的原因所引起,并且通货膨胀的幅度为人们所预知。

3、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持续而显著的上升。由于成本上升时原因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即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的价格总水平持续而显著的上升。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第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厂商为了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提高产品的价格,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第三,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即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3)混合型通货膨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作用常常是混在一起的,把需求和供给共同变化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混合型通货膨胀。一般情况下,在需求拉动引起通货膨胀时,需求曲线上升是主动的,必然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上升;在成本推动引起通货膨胀时,短期总给曲线上升是主动的,由其所引起的需求曲线成上升是被动的。

(4)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供求基本平衡条件下,由于个别关键性商品供求比例失调,或者由于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的效应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1)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包括名义工资率的变动和名义税制下的实际收入的变动。

第一,通货膨胀与名义工资率的变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资收入构成收入的主要来源,因而,发生通货膨胀时, 名义工资亦应随之提高,才不至于使人们的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但一般来说, 名义工资的调整往往会滞后于物价的上涨。名义工资率调整的滞后状况取决于劳工市场供求状况和工会斗争能力的强弱。

第二, 通货膨胀与名义税制下的实际收入的变动。政府的许多制度,尤其是与赋税有关的制度是根据名义额来制定的。在实际累进所得税制的情况下,税率档次是根据名义额来划分的。因而,当通货膨胀使名义收入提高时,实际税负就会加重,也就是说,税收总额在收入中就会占有更大的比重,使人们的实际收入减少。

(2)通货膨胀的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

第一,对抵押合同和养老金合同的影响。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固定的名义资金额意味着越来越低的实际支付。通货膨胀率越高,实际资金收入额的购买力越小,这必然使靠养老金收入生活的人的平均生活水平降低。

第二,对借债合同以及有关合同的影响。

(3)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实际上是指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好的状况是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即经济增长较快,同时又不产生通货膨胀。

最后修改: 2020年04月26日 Sunday 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