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源融资是指公司从外部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如向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租赁等。外源融资具有高效性、限制性、高成本、高风险的特点。
1.按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是否直接发生关系,外源融资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1)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资金供给者,包括企业、机构和个人)与资金短缺单位(资金需求者)相互之间直接通过协议,或者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资金短缺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直接融资具有直接性、分散性、信誉差异较大、部分不可逆性、较大的自主性的特点。
(2)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资金盈余单位通过存款或者购买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等形式,将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机构,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资金短缺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资金短缺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间接融资具有间接性、相对集中性、信誉差异较小、可逆性、主动权受限的特点。
2.按资本属性的不同,外源融资又可分为负债型融资、权益型融资和混合型融资。
(1)负债型融资
负债型融资又称为债务融资,是指债务人以到期返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代价取得资本的方式。目前,我国负债型融资的基本方式有:①向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贷款;②向非金融机构的企业或者个人借款;③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2)权益型融资
权益型融资又称为股权融资,是指融资者以出让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代价取得资本的方式。权益型融资的载体主要是公司的股份,即公司出售自己的所有权份额(如合伙份额或公司股份)获得资金,而投资者投入资金,获得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成为公司股东,公司不负担还本付息的责任。
(3)混合型融资
混合型融资是指既有权益型融资特征又有债务型融资特征的融资方式。例如,可转换债券,从筹资公司的角度看,它在持有人将其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份之前,属于负债型融资,但在持有人将其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份之后,则属于权益型融资,这样的融资方式就是混合型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