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部分是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本课程,依据视频课程语音部分而整理。阅读时请大家注意两点:

1.在阅读时请结合相关考核知识点要求来阅读,这样更便于记忆和考核。

2.对于文字中感到不易理解的部分可结合视频相关内容阅读。

1.隶书简介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隶书笔法,先介绍《隶书临摹与创作》课程学习内容。

隶书是一种古文字到今文字的重要转折书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战国时期,主流书体是篆书,同时马玉堆出土帛上出现古隶书。秦朝时,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曾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又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可以说隶书把篆书的单一细线、圆转变成隶书的横长、竖短、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的书体。隶书发展到东汉时期逐渐成熟并且达到高峰,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隶书资源和经典资料。

两汉时期的隶书面貌及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碑碣、摩崖刻石、画像石题字、砖瓦铭文、简牍、帛书等等。隶书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隶书中著名的汉碑中有《礼器碑》、《石门颂》、《张迁碑》、《西狭颂》等。而汉代摩崖石刻《西狭颂》是学习隶书的重要范本,本课以《西狭颂》为切入点,讲述了隶书的临习和创作的方式方法。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摹本)战国 楚国

战国纵横家书

李斯书峄山刻石.宋淳化4年摹刻.清拓本(版本二)

《礼器碑》拓片

《石门颂》纸本墨拓

《张迁碑》纸本墨拓

《西狭颂》纸本墨拓

2.《西狭颂》简介

《西狭颂》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隶书代表作品,它与《礼器碑》 、《张迁碑》 都产生于东汉,从产生的年代来讲它介乎这两碑之间,《礼器碑》刻于东汉公元156年,《张迁碑》刻于东汉公元186年,《西狭颂》刻于东汉公元171年。西狭颂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当代书法创作当中影响巨大。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鱼窍峡中,碑文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颂文主要记载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的历史政迹。碑呈长方形,由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组成。上为篆额“惠安西表”四字,额右下方为《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及承露人。其左是正文,后面是题名《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为汉代的隶书的三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完最为完整的摩崖刻石。

东汉《西狭颂》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 纸本墨拓 尺寸:159cmx149cm

《石门颂》纸本墨拓

《郙阁颂》

3.《西狭颂》的艺术特点

《西狭颂》是“三颂”中保存最完好的,可以说是一字未损,它是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其用笔特征为沉雄、浑穆、俊逸、遒劲、高古、朴茂。结字的特点为博雅正大、体势开张、篆意相间。

它既有隶书的方整雄强,同时又不失篆书的圆转朴茂。

它的燕尾收笔介乎《礼器碑》和《张迁碑》之间。

《西狭颂》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