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狭颂》集字楹联创作
在学习一段时间的隶书之后可以尝试用集字的方式进行创作。初学隶书积累得还不是很足时,集字对这个时期的创作有一个支撑作用,能够快速地实现临创结合。下面我选择《西狭颂》集字楹联“庭容车骑无人过,门对溪山有月临”来进行创作示范解析。首先选择四尺整纸的宣纸,竖向从中间裁开,得到了宽与长是1:4的条幅。第一步我们进行折格,七言联折格时是把纸的长边先对折,然后均匀折三个格预留一格,这样就把长条纸分成了七等份。为了更好把握一行字的中轴线,要把目前的格折出中线,然后在折出格子的对角线。这种折法不留天地边,是因为隶书字形是扁的,如果纸留了天地边,那么字上边的空间就会太大,从章法上就不够饱满。不留纸的天地边,实则是充分利用格子的空间。
图4-9 张建会书法《西狭颂集字对联》
如图4-9 ,先书写上联,第一个字为“庭”字,第一个字是整幅作品的开篇,笔里的墨也比较饱,所以这个字要写得厚重一些,强调这个字厚重内敛,墨比较涨,让这个字看起来比较稳定。第二个字“容”字与“庭”字相比要写得轻松一些,此时笔不要蘸墨,继续书写。“容”字的“宀”写得比较大,有篆书的笔意,下部“谷”要写得小一些,收敛一些,实现收放的对比。“容”字为对称式结构,要有意识地打破对称。如容字的“宀”左竖粗长、右竖细短,下部的“谷”左点大,右点小。整个字虽然有点画上的变化,从结构布局上依然是对称的,因此使得这个字既有变化又稳定大方。“车”字,继续书写仍然不蘸墨,《西狭颂》中的“车”字的“田”写得比较宽,我在书写时有意识地把“田”写得窄一些,这样突出下部的横画,实现收与放的对比。此处提示虽然是集字创作,也要体现书写者的创作意识,并不是简单地把原帖上的字原封不动地临下来。既然我们写的是创作,那么就要强调局部服从整体。“容”字比较柔和,以曲为主,“车”字书写果敢,除了横波画皆以直为主,曲直相生。“骑”字为左右结构,左右偏旁左低右高,左右之间写得比较开阔。在书写时要注意上下的关系,注意它的开合变化,笔画的轻重对比。“无”字可以写得稍微重一点,始终要跟上一个字有关照,不仅是要把“无”写好,还要同时考虑这个字的关系,变化的节奏。“人”字笔画比较少,写的时候要重、要收敛。写“人”字要往格子的上方提,因为如把“人”字写在格子中间,就感觉格子的上下都空。当把“人”字写得处于格子的上方时,下面的“过”字也可以往上再写一点,注意这个字的宽博。“人”字的捺画写得比较放,下面的“过”字的捺就可以写得收一些,两者一放一收形成对比。
上联写好以后我们一般是把它放在左侧,书写右联时好去做呼应。“门”字对应上联的“庭”字,“庭”字写得厚重饱满,那么“门”字就可以写得墨色枯一点。如此时笔里的墨太多,可以在废纸上蹭掉一些。“门”字左侧的竖写成竖弯勾,呈现一定的弧度,对比右竖的直的感觉,“门”字上部写得大一些,目的是向下补充“门”字下部的空间,左右两侧的结构呈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的状态。“对”字是左右结构 ,上联的“容”字是上下结构,这种天然地形成一种对比,比较好处理。“对”字上边的“门”字左右部分拉得比较开,“对”与之相对应左右结构应该写得紧一些,为合势。“对”字的右部“寸”笔画少要写得低一点,重一点,字的本身也要有轻重关系。“溪 字笔画比较多又是左右结构,左部的“奚”写得窄长,右部的“谷”写得扁宽,左右形成纵与横的对比。“山”字笔画少,写得比较宽,体现用笔厚重的表现力,左竖用墨湿润,右竖墨色干枯,中间的一竖与下方断开,看起来意犹未尽。 “山”字用墨比较枯,下面的“有”字墨色可以润一些,体现作品中的墨色变化。“有”字下部是“月”,下面的字也是“月”字书写时要避免重复,我们可以在原帖的基础上改造一下,“有”字的“月”旁的第一横是仰横,下面的“月”字的第一横写成平横,竖弯强调得充分一点,“月”字右竖呈上粗下细,与“有”字的“月”部的右竖上细下粗刚好相反。“临 ”字又是左右结构,上联的“过”字写得紧密,与之对比“临”字就可以写得散一些、小一些,用墨也枯一些体现隶书的金石气。“临”字写得散一些,但放眼全局则觉得此处空灵,“临”字看似无力,其实是无力之力,它对比的是“过”字的力量感。
对联的主体部分写完之后就开始落款盖印,一般是上联写年月日,下款落书写者的姓名及书写地点等,落款的书体选择行书或楷书。上联的落款位置选择在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之间的位置,注意落款的节奏变化。下联的落款与上联要对应,书写位置均靠近主体的字,使之形成大小对比的变化。下联的落款后一般盖两方印,一朱一白,这样一幅作品有了落款、印章就完整了。
2. 隶书中堂创作
图4-10 张建会书法《隶书中堂》
如图4-10,下面我再结合着《西狭颂》的风格创作一幅隶书中堂作品,中堂的章法一般长和宽的比例为一比二,如果我们选择的宣纸长是四尺,宽就是二尺。选择杜甫五言律诗《望岳》进行书写,这首诗40个字。我们首先根据诗的字数对宣纸进行叠格,我选择一行叠八个格,一列叠五个格,左侧留出一行落款的位置的这种章法形式。在创作中我们结合着《西狭颂》的风格去创作,自然的去靠近这个风格。如果非要和《西狭颂》的风格一模一样则创作时会感觉拘谨,不自然。如图第一个字“岱”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代”又是左右结构,因此这个字创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在写的时候有意识的把“代”部加强,缩小“山部”,使这个字看起来更主次分明。“宗”字为上下结构,“宀”的写法参照《西狭颂》中的“崇”字的写法,此字突出“宀”的圆转,缩小“示”部,“示”部的两横,一平一仰,两点左放右收。“夫”字平稳,“如”字左部圆转,右部方折,强化了此字的方圆对比。《西狭颂》中的这种方圆对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何”字端庄大方,“齐”字重心压低,着力打破左右对称的关系。“鲁”字有意地把“日”部写大,使整个字的重心上移,字势高耸,给人以仰视的感觉,与“齐”字的扁,“青”字的平和均构成对比。
第二行“未”字可以参照《西狭颂》中“木”字的写法,写这一行时要考虑的关系比书写第一行时复杂了,写第二行时要考虑与第一行照应,又要考虑这一行上下字之间的关系,依次类推。“岱”字捺画收敛,那么“木”字捺就可以放一些。“了”字为侧,犹如人的侧面,书写时强化竖勾,与“宗”的正,造成正与侧的对比。“夫”字笔画少写得粗一些,“造”字则写得细一些,突出底部的波画。“化 ”字笔画也比较少,和“如”字都呈扁势,“化”的“亻”呈纵势,“匕”字呈横势,这样的处理会使得“化”和“如”既有呼应,又不雷同。“钟”字先写右部,把右部主体确定下来,再写左边的“金”部,这样容易处理偏旁之间的主次关系。当“钟”字右部“重”部确定了之后,左侧“金”部根据主体部分来进行配合。“神”字也是左右结构,“钟”字左右结构距离紧密,为合势,“神”字左右部分则拉得比较远,为开势。“神”字变化突出的部分在左部“礻”旁横画的粗细对比和“礻”旁的撇长点短,右部“申”的笔画粗细及线的分割都较均匀,整个字左侧变化,右侧统一,这样处理的字会觉得端庄不失活泼。“秀”字强化横波画和“乃”部的撇画,字形中宫紧缩,与“鲁”字的横画为主,结体宽博进行对比。“阴”字为左右结构与“青”字的上下结构有天然的区别,此二字相同的部分是横画比较多,“阴”字横比较细,“青”字横比较粗,二者通过粗与细的变化打破雷同的部分。
第三行“阳”字左右结构为相向,右侧“易”部缩小上部,夸张“勿”部的撇画,以斜线为主。“割”字的“刂”部的弯钩写得比较收缩,与临行的“了”字弯钩进行区别,两个字的弯钩一展一缩。“昏”字注意横画的排叠,也让它稍微地均匀一些,同时注意俯仰、向背、曲直、长短要有所变化。“晓”字左右结构呈左低右高的错落变化。“荡”字以斜线为主与“钟”字以横线为主进行区别。“钟”字写粗,所以“荡”字写得细一些,下部的“氵”与“易”之间留有空白,显得这一字空灵。“胸”字改变了原来的左右结构为上下结构,与此处的左右结构多有关系。“胸”字用墨较饱满,出现了局部涨墨,使得这个更加浑厚,并且涨墨会使得笔画之间连接在一起,不那么清晰,产生虚的效果。“生”字笔画少写得略粗,字形呈扁势。“生”字横波画与“秀”字的撇画避让。“层”字的“曾”部上紧下松,字势大气弥漫,斜向呼应“鲁”字。
第四行“云”字形上大下小,结构古拙活泼。“决”字是左右结构,笔画少,写得也比较细,这样在字环境下看起来轻松一些。“眦”字以竖线为主,与“昏”字以横线为主进行对比。“入” 字居格子上方,格子的下方留有大量空白。“归”字笔画比较多,右侧的“荡”、“钟”字笔画都多,因此从整体考虑这个字依然往细里处理,左右结构拉开距离,在字结构横竖都比较多的情况下,夸张右部“冖”的弧线部分,形成曲与直的变化。“鸟”字强化撇画,下面的横画在排叠时注意粗细、曲直的变化。“灬”的分布从外向里,由大到小排列,变化中不失秩序。“会”字的撇捺展开,下部先缩后展,处理手法类似于“层”字。从作品的局部来看,下面的这几行字笔画都比较多,虽然“当”字笔画也比较多,我们可以收放的变化,把“冖”的横向展开,缩小下面的“口”,“田”,使得“当”字空间疏朗,与周围茂密的字形成对比。我们写每一个字必须跟周围的字要有一个互相的关联,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实际上跟其它周围的字是有关系的。周围的字空间比较满了,这个字就要求空灵,求它的内空间。
第五行“凌”、“绝”、“顶”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结构组合的错落关系不同。“绝”字写得比较高,与横向的一列形成高低起伏的关系。“顶”字把左侧的“丁”的竖弯钩向左放开,与一列中其它字向右的横波画,捺画形成对比。“一”字居于格子上方,“览”字字形呈纵势,“众”字上部稳定,下部飞动。“山”写成扁势,与“生”字呼应,“小”字写得飞扬一点,显得活泼。从整体来看“山”“小”的空间疏朗,与前面的“如”、“化”、“入”、“一”形成整体呼应。
作品主体部分写好之后开始落款,上面空一格字,落款的字体大小控制在主体字大小的二分之一为好,落款最低位置不要太低,然后盖印,这样作品就完成了。作品完成之后可以他挂起来进行审视,并且根据作品的不足进行不断地完善,反复地打磨,逐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