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第一节中行书范本选择的几个原则,我们以为《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行书入门学习的最佳字帖。具体而言,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字字独立,字数多

集字作品的不足处,在于上下字之间联系不紧密,很难做到如一气呵成般上下气息贯通,《集王圣教序》也是如此。但恰恰这个不足,却更有利于初学者。因为我们学习行书先从基本笔画学起,同时关注字结构。若既要学习基本笔画、字结构,同时又要关注上下字之间的关系,对于初学者而言显然易于顾此失彼。单字更为我们初学时关注的重点。更何况,《集王圣教序》字数达二千四百余字,比一般作品的字数多得多,是行书作品中字数最多的作品之一,更利于我们取资学习。

2.奉诏集刻,最大限度保留了王字神貌

与一般的集字作品不同,《集王圣教序》是奉诏集刻,怀仁都是从唐内府所藏的王羲之真迹中摹取,而且其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即使将字放大或缩小费时费力(据说怀仁耗时十几年),也更懂得如何保留王字风神。同时,勒石者诸葛神力,镌字者朱静藏也皆为当时名家。故论集字,历来首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3.文字选自王羲之各帖,书法资源丰富

也与一般的集字作品不同,《集王圣教序》中的字取自当时能所见的王羲之各种法帖,王字书法资源极其丰富。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图3-1);“百、霜、降、奉 ”等字取自王羲之《奉橘帖》;等等。(图3-2)

Image

图3-1《集王圣教序》与《兰亭序》同字比较

Image

图3-2《集王圣教序》与《奉橘帖》同字比较

4.有的字乃拼集王字而成,笔笔有来历,结构造型有创造

唐太宗写的《圣教序》和李治写的附记,文中的字不可能王羲之都写过,这就需要怀仁举一反三,通过集拼偏旁部首甚至笔画的办法来完成,要做到如出自王羲之本人一般。例如,“拙、优、智、抚”(图3-3)等字,可谓笔笔有来历,但结构又有所创造,可为我们的学习提高借鉴与参照。

Image

图3-3 《集王圣教序》中的创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