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横幅的横势相对应,条幅的特点是纵势明显,行数少而行内字数多,若行数增多些,则可成为中堂的形式。因此,条幅的行书仿作,重点应在一行之内的变化。
图7-4 行书条幅(梁文斌)
我们欣赏或演唱一首乐曲,开始时的 “起调”往往不能太高,要为后部分的升调或高潮留出余地,否则难以为继。行书创作也是如此,开篇宜平缓、字态宜端庄平静。《马戴楚江怀古一首》起首“露气”两字灵动中寓以静态,“寒光”以笔势连接成一字组,“集”字稍作停顿,“微阳下”三字顺势而下,且有字结构的动荡变化,形成了第一行的节奏。
孙过庭在《书谱》中谓:“一点为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扩而大之,即首行乃整篇之准。因此,从第二行开始,所有字结构的空间变化、笔势的展开都要以前一行为依据,遵循“虚实相生、阴阳变化”的基本原则。具体言之:首行“露气”两字笔画较浓重、字距较密,则第二行“楚丘猿”三字笔画线条宜稍细而轻、字距稍大。首行“寒光”连成字组,则第二行“啼”字独立,并通过最后一长竖创设出一空白节奏段落。“洞庭树”三字紧密且有连带,以对应第一行“集”与“微阳下”之间的空白与停顿节奏。“人”字的虚白空间正与第一行的紧密连带空间形成对比。
以此类推,第三、四、五行的布局处理亦是如此。不过尤需注意者,艺术创作非机械排列,在遵循总的原则之下具有无穷变化之态,且不可胶柱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