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和折本是两种笔法。篆书以转法为主,转者圆;隶书多方折笔画,多施以折法用笔,故折者方。楷书成熟,转折遂成为一笔画,转中带折,折时含圆。行书中之转折亦或方或圆、方圆兼济。
1. 基本笔法
(1)转法
行书中的“转法”一般位于字的右上角和左下角。右上角者先横再转向竖,左下角者先竖后转向横。行书“转法”源自篆书。篆书“转法”纯以中锋运笔,圆润饱满,提按不明显。行书“转法”也以圆润为主,但已有提按的粗细变化,中锋侧锋兼用,圆中带方,要求指腕配合,调节笔锋锋面。无论横折还是竖折,均要求饱满充满弹性有力度,如图4-56所示。
图4-57 转法
(2)折法
行书“折法”来自隶法,以方为主。横折运笔时,横画至折处稍驻笔停留,略顿转换笔锋锋面再向下成竖。需注意者,折处宜提按融合,方硬而不露圭角,以方中寓圆为佳。 竖折亦如此,如图4-58所示。
图4-58 折法
2. 转折的综合运用
行书中转折的综合运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许多汉字本身由多个转折构成;一是原来不是转折的笔画,由于行书省略快写而形成了转折的笔法。如“国”字的左下方的竖折;“物”字左上方的竖折等。当出现两处以上的转折时,我们需要在转折的方向、长短、弧度、轻重等方面作出调整变化,或先用转法再用折法,如“烛”字,或先折后转,如“揭”字,如图4-59所示。
图4-59 转折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