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笔法多体现在起笔与收笔阶段。对于我们学习者来说,也更应观察行书中每个笔画的起笔、收笔的动作变化。
1.起笔多顺锋、露锋
所谓顺锋,就是笔锋的方向与笔画运行的方向大体一致。比如,横画是从左至右方向书写的,顺锋起笔也即大体上与此方向一致。此处讲“大体一致”,因为在具体横画的起笔书写中,往往与横画的“水平线”有一“角度”,从零度到九十度之间我们都可称之为顺锋,大于九十度可称为逆锋,九十度角的起笔则介于顺锋与逆锋之间。当然,这是为了形象说明而采取的较为机械的方法,切不可拘泥。
对于右手书写来说,顺锋起笔写横画最为方便,也最为自然。这只是大的原则,具体在运用过程中,又有许多变化。比如,不同的起笔角度自然形成不同的形态,即使同一个角度的起笔,动作的轻缓与重顿的不同,也立即形成不同的笔画形态。因此,米芾强调,学习前人书法要“观其下笔处”,道理即在于此。其他笔画的起笔可据此举一反三。
图1-9 三种起笔示例
2.回锋收笔、藏露并用
收笔是一个笔画完成的最后阶段,以何种方式收笔决定了此笔画的形态以及笔势的走向。回锋收笔即是完成笔画书写后使笔锋返回起始态势的一种状态。这一方面保证了一个笔画书写的完整过程,同时为下一笔的书写做好了准备。行书的书写将一个笔画与下一笔画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因此,收笔的回锋状态往往取决与下一笔的起笔状态。
从形态上分析,回锋收笔既可以是将笔锋藏入笔画内部的,也可以露出笔锋,露出笔锋的位置与方向也取决于下一笔。以横画为例,回锋收笔既可以是往下露锋,也可以往上露锋。
图1-10 横画收笔露锋启上、露锋启下以及藏锋收笔
3.行笔中锋、侧锋互用
所谓中锋,即笔锋基本处于笔画的中间区域,不偏向于笔画线条的两条边廓线,它是笔画线条圆浑立体的重要保障。篆书的线条以直线和圆弧线为我主,且粗细变化不大,故基本都以中锋笔法书写,书写的速度也较为平缓均匀。随着书写速度的加快和笔画与笔画之间连续性书写的展开,尤其在笔锋急速转换方向时,要始终保持中锋运笔已不太可能,笔锋时或处于中间区域,时或偏向边廓线两边的状态倒成了书写中的常态。与中锋相对应,笔锋处于边廓线一边的状态,被称之为侧锋。
图1-11 中锋与侧锋用笔
大家或许听说过,有人提出要笔笔中锋,每一个笔画书写过程当中都要是中锋。但是,在行书的书写过程当中既无必要也不可能,行书的书写特征,使行笔中的中锋、侧锋的互用成为常态,绞转笔法更是中锋侧锋相互配合的结果。
图1-12 中锋侧锋互用以及绞转用笔
4.笔势连接、牵丝往来
笔势是伴随连续性书写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的运动趋势。对于行书而言,笔势连接即是书写节奏赖以形成的保证,也是检验运笔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笔势以两种形式保留在书写笔迹中:一是连的形式,即笔画之间有细小的牵丝墨痕连接;一是断的形式,即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笔势没有表现出可见的牵丝墨痕,而是通过空中连接起来的, 所谓“笔断意连”者便是。前者易见而后者难察,需要欣赏者有一定的书写经验方可领悟。
图1-13 牵丝连接与笔断意连
5.书写自然、节奏明快
实用性书写的最大特色就是自自然然的书写,中国书法是在日常的汉字书写中逐渐孕育、成熟的,“自然”成为检验书写状态的重要标准。造作、刻意是被排斥在自然书写状态之外的,也为书法欣赏所不容。
一般而言,任何自然的书写都有一定的节奏感。不过,作为书法艺术的行书书写,当然要求其节奏必然是明快的,是充满舞蹈般的韵律感的,这也是行书笔法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