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画是行书横势的主要表达笔画。《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横画笔法主要体现在起笔与收笔处,同时也要关注横画的组合变化。

1. 横画的起笔

横画的起笔可分为顺锋起笔与逆锋起笔两大类。

(1)顺锋起笔

运笔方向自左至右,起笔角度一般小于90度。笔锋入纸一瞬间,或轻按或重顿,根据需要各有千秋。横画起笔下边缘线处呈弧线者用笔渐按渐行不作停留,呈明显折线者则切顿稍作停留再行笔。

顺锋起笔者,笔锋常露在起笔尖头处,运笔动作要干脆,勿迟疑。否则笔画形态含糊不清。

(2)逆锋起笔

古人所谓“欲右先左”者,即是逆锋起笔。逆锋起笔的横画又可分为露锋与藏锋两类形态。藏锋蕴籍内含,露锋锋芒外耀。藏锋式逆锋起笔时,当笔锋入纸后往往稍作停留,形成起笔处的角度。如图4-1所示,露锋式的逆锋起笔方向多从右上角往左下角落笔,然而也有从右下角往左上角落笔的,王羲之、苏轼等作品中较为多见。

Image

图4-1 王羲之与苏轼横画的露锋式逆锋起笔

2. 横画的收笔

横画的收笔也可总结为回锋与驻锋两类。

(1)回锋收笔

横画的回锋收笔也分两类:藏锋式回锋与露锋式回锋。根据下一笔起笔的方向,露锋式回锋又有露锋启上与露锋启下两种情况。

(2)驻锋收笔

如图4-2所示,驻锋收笔比较特殊,它是在笔锋运行到笔画末端时戛然而止,不加修饰提锋收笔,表现出斩钉截铁的效果。如“大”字的横画,“三、天”字的第一横。

Image

图4-2 驻锋收笔的横画

3. 横画的组合变化

书法中的笔画要有自身的形态变化。行书中的横画,往往书写成左低右高的形状。一个横画也由直线型、弧线型的变化。当一个汉字中由数个横画构成时,这些横画要有彼此之间的变化,切忌雷同。

变化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形态上的长短、粗细变化;起笔收笔上的不同变化;相互间笔势上的相背与相向变化,等等。

(1)相背

通俗地说,相背就是两个人背靠背的情势。表现出一种由中心往左右或往上下拓展的势。两横各呈现出一定的弧度,形如图4-3。如“要”字(图4-4)的第一笔短横与中间的长横,以及“菩”字(图4-5)的短横与长横等。

Image

图4-3 相背之势

Image

图4-4 “要”

Image

图4-5 “菩”

(2)相向

与相背之势相反,相向呈现出面对面的情势。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由外往内所聚集的势。两横呈现出形如图4-6的弧度。如“味”(图4-7)字的两横,又如“无”(图4-8)字的最后两横。

Image

图4-6 相向之势

Image

图4-7 “味”

Image

图4-8 “无”

请仔细观察图4-9例字中横画的写法。

Image

图4-9 《集王圣教序》中的横画例字